夏日静谈 | 孩子因“你”而不同
发布时间:2020-08-10 17:03:00 来源: 点击:

每个人心中都有特别宝贵的东西。对于家长们来说,最宝贵的就是孩子。身为从业26年的幼教人,我深知孩子是生命的凝结,也代表着每个家庭对未来的希望。
经历四个半月的超长假期,幼儿园终于开学了,久别重逢的喜悦过后,也让老师对孩子们喜忧参半:跟假期前相比,孩子们都高了,有的孩子还胖了,在父母有效陪伴下有的孩子比之前更懂事了,有的孩子却内向的连问好都成了大难题,有的在假期养成了好的生活习惯,而有的孩子作息时间则跟父母同步,晚上不早睡,早上不早起,有的孩子独立能力让老师刮目相看,有的孩子却连饭勺都不愿自己来拿……

现象后的本质,我们需要反思:为什么师出同门,教出的孩子却各不相同呢?其实看似是孩子们的问题,仔细观察和了解后你会发现,每个问题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一个问题家长。比如:内向的孩子,家长有一方可能很强势;没礼貌不会和小朋友友好相处的孩子,背后一定有一个不会和别人主动问好,永远摆着一副高高在上样子的家长;一个环境适应力弱的孩子一定是在过分溺爱的环境中成长;一个总爱摔跤磕碰的孩子,平时一定会被家长过度保护;一个孩子如果经常性推托责任,父母至少有一方的思维也是如此……

在教育方面,会有一部分家长把早期教育误认为超前教育。过分强调幼儿发展的知识性,更会把自己碎片式的育儿信息强施给幼儿园和老师。TA重视英语,就会提议说英语课要增加时长;TA重视阅读,就会提议让孩子早点识字;TA重视体育,就会提议让幼儿园增加户外活动时间等等……可这些爱“提问题”的家长有时连幼儿园每周活动计划表都没有仔细看过。当您看过之后,您就明白,计划里所体现的每个环节都是在为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提供支持,每一项都非常重要。

眼下国内疫情稍有平息,可病毒依旧存在,“灾难”后的反思让每个成年人都明白,影响人一生幸福的东西不是知识,而是智慧。而如何让孩子们7岁以后心智健全,具备优秀的素养,那就应该是3-6岁,我们一起要关注的事情。
伯恩幼儿园一直坚持做研学,把孩子们带出幼儿园是一个高风险的事情,外出时每位老师都因为孩子的安全问题高度紧张,可为什么明知道很难还坚持去做呢?因为我们可以在研学的过程中看见孩子在小社会里最真实的一面,使我们更能有效的、真实的支持孩子的成长,带孩子走进大自然是进行自然教育和生命教育最好的方式。

当孩子们意识到真正离开父母的佑护,要独立生活的时候,所呈现出来的各种能力也是对当下教育状况最真实的反映。
比如研学的过程中,有的孩子充满热情,不仅意志力坚强还乐于帮助能力较弱的孩子;有的孩子条理性很好;有的孩子对周遭事物充满了好奇;有的孩子却需要时刻被关注,情绪控制力也不太好;有的孩子还会对陌生环境产生恐惧……


父母的一言一行,一举一动都会投射在孩子身上。当“病因”出在家长身上时,如何能确保教育出一个和自己不一样的小孩?你管得越多,他越成为你;你管得越多,他越成为你不希望他成为的那部分,越成为你内心中所讨厌的自己的那个形象。要把孩子教育成什么样的人,首先家长就要“重塑形象”。

当一个孩子是一个家庭中的“人质”时,你猜,这个孩子能否受到真正的良性教育呢?

孩子,是父母的一面镜子。孩子的教育不仅是教育孩子,更是家长的自我教育。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不仅复制父母的行为,更会复制这些行为背后的品格、修养、原则、格局。
做一位好父母应该明白,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提升自己的过程,不断完善自我,给孩子“做榜样”比一味要求孩子“成为谁”更重要。

我一直觉得:
真正的教育是一场唤醒,唤醒孩子内心真、善、美的种子。目的从来就不只是希望孩子更聪明,而是希望他们纯真、明亮、大气;真挚的同理心和助人的双手,才是人性的高贵文明,才是作为父母亲应当给予孩子养育的价值与功能。
如果一定要说我对孩子的人生有什么非凡的期望,我想应该就是怀抱有悲天悯人的胸襟和尊重异己的心吧。
因为我知道,当一个温暖的孩子,最受庇荫的不是他身边的人,而是他自己。
还是那句话:既然选择我们,就请相信我们!
上一篇:“后浪”的六月